首页 资讯 正文

匠心守“粽”飘香老街

体育正文 15 0

匠心守“粽”飘香老街

匠心守“粽”飘香老街
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萌萌(zhāngméngméng) 通讯员 韩田田 李治齐 从烟雨江南(jiāngnán)的肉粽、咸香流油的蛋黄粽,到北方(běifāng)软糯的蜜枣粽、绵密的豆沙粽,口味多样的粽子(zòngzi)勾勒出中华美食的绚丽画卷。在沁阳市,一枚蜜枣甜粽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蕾记忆,成为当地百姓迎接端午(duānwǔ)的独特仪式。 5月30日清晨(qīngchén)(qīngchén),晨光微露,甜甜的粽香已从太行怀庆街道自治街社区的沁园粽子店飘出,唤醒了老街的清晨。 7点整,40年手工老店沁园粽子店负责人拜小芹,手持漏勺(lòusháo)搅动着沸腾的(de)大锅,锅沿蒸腾的水汽里浮动(fúdòng)着粽叶的清香(qīngxiāng)。“我们凌晨3点就开始淘米、泡米、洗粽叶、准备粽子馅料,这是今天出的第6锅粽子了。”拜小芹一边擦拭额头的汗珠,一边介绍。 随后,她展示了家传的(de)裹(guǒ)粽技法:两片青碧的粽叶在她手中轻轻翻转,摊成漏斗状,依次放入颗颗饱满的糯米、红润香甜的红枣,指尖翻飞间(jiān)迅速包裹成型,麻绳(máshéng)灵巧缠绕,不到30秒,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(zòngzi)便诞生了。她说裹粽的老师傅,凭借娴熟的技艺,一天包出1000个粽子不是问题。 煮粽更是一门学问,需(xū)文武(wénwǔ)火交替。头三刻钟猛火逼出枣香,后一个时辰文火煨透米(tòumǐ)芯。时间推移,糯米的(de)醇厚、蜜枣的甜腻与粽叶的草木香在锅中交融,愈发浓郁。锅盖掀开的瞬间,白雾升腾,琥珀色的枣汁渗入晶莹的糯米,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,令人垂涎欲滴。 作为沁阳开了40年的(de)手工粽子老店,沁园粽子店始终恪守品质(pǐnzhì),坚持选用新鲜上乘的糯米、红枣、蜜枣、红豆等(děng)食材,每一个粽子都足米足料。 端午节前,小店生意火爆,拜小芹与老师傅们在家中包制、蒸煮(zhēngzhǔ)粽(zòng)子,儿子儿媳则在摊位前热情售卖,两边忙得不可开交。“您要几个(jǐgè)蜜枣粽?这是您的红米粽……”拜小芹儿媳黄华华一边麻利地打包粽子,一边笑着与顾客交流。这几天,沁园粽子店一天(yītiān)能卖出六七千个粽子,忙碌的身影(shēnyǐng)与飘香的粽子,构成了老街最热闹的风景。 “我吃(chī)他们家粽子吃了二三十年了,这纯手工(chúnshǒugōng)做的粽子,口感非常好(hǎo),家里面老人小孩都爱吃。”老顾客朱亚飞捧着刚买的粽子,言语间满是喜爱。 传统(chuántǒng)手工粽不仅是沁阳人割舍不掉的(de)乡味,更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生动体现。在机械生产普及的今天,沁园粽子店依旧坚持手工制作,将古老的技艺与浓浓的情意(qíngyì)包进一枚(méi)(méi)枚粽子里。沁阳人的端午记忆,大抵就封存在这枚带着甜蜜味道的传统粽子里,代代相传,历久弥新。
匠心守“粽”飘香老街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